本报北京2月8日电(记者陆彩荣)国家计委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对“十五”计划意见的献计献策活动,历时两个月,圆满结束。
去年10月23日,国家计委曾培炎主任向新闻媒体宣布,国家计委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对“十五”计划的意见建议。这一建国以来首次开展的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积极的响应。据了解,截止今年1月31日,国家计委共收到来信11028封、电子邮件1256封、电话500多人次,高峰期一天就收到来信上千封。《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经济导报》等几家参与“十五”计划征文的新闻单位也收到征文稿件5200多件。
封封来信,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条条建议,表达拳拳爱国之心。广大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学生、教师、科技工作者、企业家、公务员、专家学者、离退休干部以及海外华人等,纷纷慷慨献言,参与国家大计的制订。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就加强水利建设提出建议,中科院院士卢嘉锡就生物固氮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需求发来电子邮件,退休的海军少将郑明提出要高度重视海洋战略,一个年仅11岁的小学生希望政府支持他们靠种枣树积累上学资金,一位在外打工的农民提出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加快推进城市化等等。有的来信,一笔一画、工工整整,长达80多页;有的来信,称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只想表达对祖国美好前景的衷心祝愿;许多来信反映,不管自己的建议采纳与否,五年计划这样的大事自己能尽一言、献一策,感到主人翁意识更强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有的来信说,这一活动本身的意义比采纳建议的意义更重要,标志着我国政治生活更加民主。
据国家计委的同志介绍,公众来信来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较多的集中于近年来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例如,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农民收入、尽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下岗和再就业问题、加快西部开发、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加快城市化进程等。也有相当一部分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建议,如何在产品出现阶段性剩余的形势下,解决好“三农”问题;如何继续加快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发展;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振兴装备制造业、推进信息化等。应该说,绝大多数意见和建议,总体上与党和政府今后几年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一致。说明在一些重大的、突出的问题上,党和政府的决策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
国家计委和有关新闻单位对开展好这项活动十分重视。在当前编制“十五”计划工作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成立了“十五”计划征文活动工作小组,抽调专人负责处理征文。做到每件来信都必须进行登记、编号、分类、阅研;做到不漏掉任何一条有价值的建议;做到对具备回信条件的征文都能回复;做到热情接待要求来计委面谈的每一个人。
国家计委领导表示,虽然“十五”计划献计献策的征文活动已告一段落,但仍欢迎广大人民群众来信反映意见建议,有些可以在今后年度计划的制定实施中采纳,有些涉及各地区、各部门业务的将转主管单位研究参考。国家计委表示,将继续组织力量对征文活动结束之前的来信进行整理,对征文活动中部分好的建议将编入《“十五”计划公众建议选编》一书。将会同有关单位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认真筛选、评奖,并在全国人代会后召开“十五”计划征文颁奖大会,邀请部分获奖者参加。
国家计委有关领导表示,“十五”计划征文活动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达到了预期目的,真诚感激全国人民对计划编制工作的热情支持。我们将不负众望,努力工作,尽职尽责,用做好“十五”计划实施的实际行动表达对人民群众的感激之情。